江西农业大学第十一次教代会暨第十次工代会于6月2日顺利闭幕,代表们在会议讨论过程中就学校的教学科研、人才工作、学科建设、校园环境改造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共梳理114条,交由22个牵头单位办理和回复。代表讨论意见回复情况如下:
一、综合管理意见
1、在“三家村”搬迁之后,希望能集约利用学校闲置土地,创造经济效益。
党办校办回复:感谢代表对学校建设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三家村”整体搬迁后所腾出用地的使用,学校在“三家村”整体搬迁工作启动之时即开始谋划。2021年7月印发的“十四五”规划明确,在“三家村”原址,与属地政府合作,高标准规划建设集科学研究、示范推广、社会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目前,学校校建、科技等部门正在研究详细规划。
2、水电中心划归校建处。
党办校办回复:感谢代表对学校建设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校建处是2019年由原校园建设与管理处、基建处合并成立的职能部门,学校对该部门的基础职能界定十分清晰,即承担校园规划和基础建设。水电中心既有水电服务保障,又有水电管理和收费管理内容,与校建处基础建设职能不够匹配。同时,水电中心现有人员的身份、管理、收入分配均与校内职工不同。其划归校建处,人员接转也有一定的障碍。
3、建议将学校科研平台、本科实验教学平台、计算机教学平台整合成立新的正处级机构,使相关工作从原部门中分离出来,并统筹整合管理新科技大楼、厚德楼北楼文科基地等科研平台。
党办校办回复:感谢代表对学校建设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学校近年来加大公共平台建设,已建成公共科研平台、公共本科实验教学平台等,推动了资源的共享,节约了学校办学成本。上述平台从筹建、规划设计、启用后的管理使用均按归口部门分别管理的模式进行,总体上运行良好。另外,成立新的正处级机构,也受到学校机构职数、领导干部职数等政策的制约,暂不具备成立的条件。
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公共平台的管理,提升公共平台服务水平,使师生更加满意。
二、干部管理与上级考核工作
1、虽然学校办学优势比较明显,但各项指标突出特点不够,考核和排名中需要进一步整理相关指标材料,更加有利于学校在各项综合评比中发挥优势项目。
组织部回复: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省属高校综合考核工作,成立了综合考核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学校综合考核工作专班,进一步明确了任务分工,推动形成了综合考核人人参与、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良好氛围。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了《江西农业大学年度综合考核办法(试行)》,全面梳理形成了《江西农业大学综合考核工作任务清单》和《2022年度省属高校(研究型)综合考核指标摸排表》,特别对照省属高校综合考核指标体系,认真查找分析短板弱项,有针对性的提出整改举措,明确整改时限,建立工作台账,强化监督检查,切实加强学校的综合考核工作。
2、辅导员工作量巨大,人才短缺,且许多学院辅导员抽调学校工作,这些人已科级,致学院无职数,影响学院在一线工作量大、符合条件的辅导员晋升,建议学校想办法理顺,合理安排晋升通道。同时建议学校进一步结合各学院实际情况统筹安排机关辅导员返回到各学院工作。
组织部回复:学校党委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考虑到学校工作的实际,已研究通过了在辅导员岗位上工作满五年借用在机关工作的辅导员可以直接安排机关科级干部岗位,从而空出一部分学院辅导员科级干部岗位,2022年上半年已调整空出了4个学院辅导员科级干部岗位,安排2名借用在机关工作的辅导员全职回到学院工作。下一步,学校党委将根据高校辅导员考核管理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加强调研分析,统筹考虑借用在机关工作的辅导员安排,逐步推进机关与学院科级干部之间的交流,特别是让更多工作在一线、表现突出的辅导员能有更好的发展。
三、宣传工作意见
1、构建学校的宣传氛围,建议在学生活动区域、公共区域和活动的中心区域增加宣传栏、大屏幕,并及时对新政策、新成果、学校的典型事件进行宣传。
宣传部回复:探索建立媒体融合机制,建立健全新闻宣传内容采制的一体化机制。成立校园新媒体联盟,构建新媒体舆论的新格局,进一步创新校园媒体传播手段、提升校媒传播能力。整合平面、视听、网络媒体渠道,加强校媒协同,建设校媒矩阵,形成融媒体体系,使其成为助推学校文化发展、展示学校品牌形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以讲述江农好故事、传播江农好声音为重点,努力形成协调统一的江农文化传播格局。
2、要加强校园信息一体化建设,建议学校启动智慧校园、智慧农业、智慧园艺建设及相关服务工作,服务教学、科研工作。打通平台、共享信息,建设平安和谐智慧校园。
宣传部回复:融媒体中心作为学校信息化规划和建设归口管理部门,全面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加强规划的落实和执行。现已建立统一的信息门户平台。目前该平台集成了人事系统、缴费系统、办公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研究生管理系统、财务信息系统、图书管理系统、网络教学平台、学生资助系统、一卡通系统、实验室安全考试系统、资产综合管理平台、网上办事大厅等14个信息系统,师生通过登录信息门户单点登录,即可直接访问这些信息系统。教职工可通过网上办事大厅申请学校邮箱、虚拟服务器、二级域名等资源用于教学、科研工作。
5月份已在全校范围采取座谈交流、征求意见等形式,集中走访各单位,主要就学校信息化建设等工作深入调查了解。当前,学校已建成校级层面的数据中心。按照“一数一源”要求和规范的数据标准,对学校17个业务信息系统进行了数据集成。
下一步,融媒体中心将依托数据中心对学校的业务信息系统持续开展数据治理和共享交换工作,同时计划建设智慧江农移动门户,为师生提供基于业务流程的微服务与微应用,以标准化的流程服务、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为师生提供方便快捷的一体化综合服务体验,以流程驱动的形式提升学校的管理服务水平,推动学校的数据共享和交换,进一步提高信息化的管理效率,提升师生使用体验。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养成良好校园文明公约。
宣传部回复:紧紧围绕学校事业发展,进一步强化办学理念,凝练大学精神,弘扬江农品格,努力构建底蕴深厚、健康向上、丰富多彩、开放和谐的校园文化,使校园文化建设实现“物化、活化、特色化和品牌化”四个层次的跃升,以一流校园文化引领建设一流的师德师风、一流的教风学风、一流的校风班风、一流的工作作风、一流的育人新风,以有特色高水平校园文化支撑有特色高水平农业大学建设。
到2025年左右,努力创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校园文化品牌;建成一批体现学校办学传统和特色的文化景观与文化场馆;造就一批师风、学风、作风先进典型和文化骨干力量。通过努力建设,校园文化内涵更加深刻、格调更加高雅、活力更加迸发、特色更加鲜明,立德树人育人环境持续优化,师生凝聚力、自信心、自豪感显著增强,学校文化软实力得到切实提升。
4、加强校史文化挖掘,弘扬传承农大精神。
宣传部回复:深入挖掘百年校史中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用丰富生动的精神内涵激发师生爱党爱国爱校情怀。加强校史搜集整理与研究工作,开展校史口述历史研究工作,组织撰写校史故事。重视校史中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维护好校园老建筑,复原“共大校门”,修缮大礼堂,重建老林学楼。推进“共大精神”研究宣传与传承,讲好校史中的红色故事。以校史馆和相关场馆为载体,展示校史中的红色基因。
5、《江西农业大学校歌》传唱度不足。
宣传部回复:在全校师生员工中广泛传唱推广校歌,进一步激发师生员工的爱校荣校情怀。以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开展教唱、学唱活动,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播站、LED显示屏、两微一端等宣传阵地和新媒体推进校歌的宣传工作。将传唱校歌作为党团日活动、新生入学教育、主题班会以及有关文体活动的必备节目,利用各种机会传唱推广校歌,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的传唱活动,使校歌广泛传播,深入人心。
四、学生管理意见
1、学生业绩整理,要统一口径。
学工处回复:学工处正在推进构建学生成长档案,实行数字化统一管理,并将学生在校获得的奖项、荣誉等业绩材料进行线上审核录入,目前已在化学与材料学院进行试点,将成长档案中的数据,作为推动开展线上综合素质测评的依据,从而推动我校学生综合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2、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目前支撑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方案较少。建议重新启动“2+3”辅导员机制,补充辅导员队伍力量。
学工处回复:学工处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对《江西农业大学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细则》进行修订,上一次修订时间为2020年初,目前正着手进行第二次修订,着重推动“年级制”辅导员工作管理模式、打造4个辅导员工作室以及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工作,从而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关于“2+3”辅导员机制,已于2022年9月重启,从本科推免生中选拔优秀学生作为辅导员队伍储备力量,目前已完成选拔工作。
五、招生就业工作意见
1、招生宣传力度需加大,加强经费保障。
招生就业处回复:学校已设立本科招生宣传专项经费,为做好招生宣传工作,招就处及时研判形势、精准定位、精心谋划,制定招生宣传工作方案,召开招生宣传工作动员会暨培训会,统一宣传思想、明确宣传任务。2022年招生宣传内容重点聚焦惟义实验班、聚焦考研升学、聚焦考生关注点提升考生及家长关注度和吸引力,打造最亮丽名片。制作并发放百所生源中学喜报,获生源中学最受欢迎的招生宣传资料。在今年疫情的影响下,招生就业处主动适应新变化,充分发挥“融媒体”、“微平台”等网络媒介,举办“云直播”系列活动40余场。今年组织参与招生宣传的人数再创新高,组建了40余支线下招生宣传队伍实地开展招生宣传进中学活动,覆盖全省11个地区,进驻生源中学达100所。
2、建议扩大惟义实验班招生,如增设农机惟义实验班和农经惟义实验班。
招生就业处回复:2020年学校依托江西省一流学科和部分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率先设置“惟义实验班”对农学、林学、动物科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六个专业试点招生。可参考历年惟义实验班招生数据,招就处与教务处商议是否增加创新类实验班。
3、优化学生离校审批流程。
招生就业处回复:我校毕业生离校审批流程是由教务处牵头,下发毕业生离校手续单到学院。各学院毕业班以班级为单位到各职能部门盖章后汇总上交教务处。审批手续单涉及部门有财务处、学工处、招就处、保卫处、校医院、逸夫图书馆、军体部、后勤集团。随着国家2023年就业报到证取消、鼓励毕业生网上签约,招就处已不需要在毕业生离校手续单审批,目前已反馈给教务处。
六、工会工作意见
1、提案的办理回应和优秀提案的评选问题,有代表希望更加公开、透明。
校工会回复:学校党委对提案工作非常重视。2017年,首次由校党委颁发表彰“三优”文件并在“双代会”开幕式上宣读,在“双代会”上增开三场职能部门答疑会,每场确定6至8个职能部门负责人就上年提案办理情况进行通报并回复代表提出的各项问题。2018年,首次将提案征集、办理及二级教代会召开情况纳入班子年终考核指标。2019年学校制定出台了《江西农业大学教代会提案工作实施细则》。根据提案办理情况,校工会、督查室、提案工作委员会及部分代表组成的督查组到承办单位巡查、督办。各牵头办理单位都将意见和建议办理列为重点工作,加大办理力度,并结合自身工作给予回复。历年的提案和意见回复情况均在校园网和校工会网站上进行公示。
根据《江西农业大学教职工代表大会提案工作实施细则》的评选条件,校工会和提案工作委员会共同提出优秀提案、提案办理先进单位和提案组织先进单位建议名单,经公示后报由校党委研究确定并予以表彰。
2、将历年的提案在工会网站上公布,避免重复提案。
校工会回复:我校的提案工作实行“三优”(“双代会”召开前,评选优秀提案,优秀组织单位,优秀承办单位。)“四会”(推进会、研究会、交办会、督办会)、 “五公开”( 及时在校园网公示提案人及提案内容、承办单位任务书、承办进度、承办结果、满意度)制度。
2019年学校制定出台了《江西农业大学教代会提案工作实施细则》。根据提案办理情况,校工会、督查室、提案工作委员会及部分代表组成的督查组到承办单位巡查、督办。各牵头办理单位都将意见和建议办理列为重点工作,加大办理力度,并结合自身工作给予回复。历年的提案和意见回复情况均在校园网和校工会网站上进行公示。
3、制定教代会代表管理办法,帮助代表更好了解情况,定期开展专题调研,更好履职尽责。
校工会回复:学校教代会是教职工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基本形式,是学校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对教代会代表管理工作非常重视。校工会做为教代会工作机构,已于2022年制定印发了《江西农业大学教代会代表履职管理办法》(赣农大工字[2022]11号),并要求各分工会组织代表认真学习该文件。为使代表更好了解相关情况,校工会自2022年开始,每年设立提案专项调研费,为代表提供调研经费支持。今后,校工会将进一步加强代表管理工作,督促指导教代会代表更好履职尽责,为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4、分团讨论划分时可将东区两个学院代表划分至其他团,提高交流度。
校工会回复:考虑到都在东区,近几年“双代会”都将经济管理学院和软件学院安排在一个代表团。根据代表意见,下一次“双代会”将东区两个学院分配到不同的代表团。
七、教学管理意见
1、要统筹学校劳动教育,形成长效机制。建议学校可以立课题等形式收集一批优秀案例,供各学院学习参考。并尝试生产实践相结合,打造江农特色品牌劳动课程。
教务处回复:(1)为进一步强化劳动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关于修订普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赣农大发[2022]5号)明确规定在全校本科生中开设《耕读劳动教育》1.5学分,由职业师范(技术)学院牵头管理并负责1学分(16学时)教学内容,实践教学0.5学分由各自学院负责,安排在劳动实践周,积极打造江农特色品牌劳动课程。
(2)近两年已立项劳动教育相关教改课题4项。2022年,校级教改申报项目中劳动教育相关课题8项,今后,在同等申报质量前提下,学校将继续对涉及劳动教育的课题予以侧重,加大支持力度。2021年,学校开展了“课程思政”典型案例汇编工作中,共收集了90个思政案例划分为9个板块,其中在劳动教育版块收集了“美丽青春 绿色情怀”等3个反映劳动教育类的优秀案例供学校师生交流学习,目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案例精编》工作已完成了两轮校稿,出版社已反馈编辑意见,正在进行第三轮校稿。
(3)根据江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2022 年全省大中小幼劳动教育宣传展示月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赣教体艺字〔2022〕5 号)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江西农业大学2022 年劳动教育宣传展示月活动实施方案,分类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并在我校教务处网站设立劳动教育专栏,精心选派劳动教育典型案例,宣传我校劳动教育经验和做法。展示的各项目积极实践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校园文化活动、民间传统艺术的巧妙融合,融入江农元素,彰显了江农特色。
2、 目前“劳育、美育”等实践课程,各个院系各自为政,无法体现效果。建议学校通盘考虑、统筹安排,充分发挥“农”的特点,体现农业大学特色。代表同时提出课程方案中的“耕读教育”内容要明确、有权威解读。
教务处回复: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我校进一步强化学校劳育、美育育人功能。
(1)《关于修订普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赣农大发[2022]5号)中,明确规定在全校本科生中开设《耕读劳动教育》1.5学分,由职业师范(技术)学院牵头管理并负责1学分(16学时)教学内容,实践教学0.5学分由各自学院负责,安排在劳动实践周,积极打造江农特色品牌劳动课程。
(2)学校鼓励各教学单位充分挖掘现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创造性劳动能力。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体力与脑力相结合、技能与创新相结合”基本原则,与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开展形式多样、特色鲜明、针对性强的主题教育活动,形成“一院一特色”。
(3)根据江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2022 年全省大中小幼劳动教育宣传展示月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赣教体艺字〔2022〕5号)的文件精神及要求,为进一步彰显我校特色劳动教育,我校教务处网站特设立劳动教育专栏,展示一批优秀典型,展现我校劳动教育特色项目和成果,积极实践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校园文化活动、民间传统艺术的巧妙融合,融入江农元素,彰显江农特色。
(4)为切实做好我校新时代美育工作,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已于2019年11月制定了《江西农业大学关于加强新时代美育工作的实施细则》(赣农大发〔2019〕89号),细则明确我校紧紧围绕强化普及艺术教育、提升专业艺术教育二个重点领域,大力加强和改进美育教育教学工作。
(5)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美育活动。2022年9月,组织职师院两位教师参加江西省第二届学校美育教学展示活动。
3、建议学校加大教学投入,强化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支持力度。同时加强顶层设计,实现专业均衡发展。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的4个专业基本为理科,文科、管理学等专业较少。
教务处回复:截止2022年,学校获批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分别有13个和9个,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涵盖了农学、管理学和工学门类专业,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涵盖了农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和文学门类专业。考虑到理学、教育学、经济学、法学类专业暂未获批省级及以上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实际情况,为实现所有专业均衡发展,学校在2018年出台了《江西农业大学“十三五”校级重点(培育)学科(专业)遴选建设实施办法(试行)》文件,遴选了11个校级重点专业及10个校级重点建设专业,明确了校级重点学科(专业)资助标准为30-50万元/年,校级培育学科(专业)资助标准为20-30万元/年。同时,学校充分发挥省级一流学科及其覆盖专业的整体带动作用。因此,所有省级及以上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所属专业均得到了学校相应的经费资助。
4、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提到要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目前看学校所获奖项数量质量仍有提升空间,代表建议尽快与其他高校联合成立“创新创业学院”,作为专门的机构来承担创新创业各项事宜,为师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提供切实帮助。整合双创工作,避免多重负责、分割分离。
教务处回复:根据省委综合考核办《2022年度省属高校综合考核实施方案(试行)》(赣综考委字〔2022〕2号)、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方案》(赣农大党〔2021〕29号)等文件有关创新创业机构设置、竞赛、平台等工作绩效考核要求,经校内外广泛调研,结合师生诉求,2022年9月28日的校党委会上经研究,决定设立独立正处级建制创新创业学院,统筹、协调、管理我校创新创业教育与竞赛等工作。
5、学校对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立项率较低,经费可以让师生自筹,但有助于学科建设评估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教务处回复:每年省教育厅给我校分配的国家级(35项)和省级(70项)立项数有限,并根据学校实际,配套一定的校级重点项目和校级一般项目(经费自筹)。相较于2021年,2022年我校已增加了160项校级一般(经费自筹)大创项目。经调研,部分兄弟高校只立项国家级和省级大创项目,不配套校级项目。
每年大创中心会邀请专家举办大创项目申报辅导交流讲座,拟申请的项目团队师生应积极参与申报辅导会,提升项目申报质量及立项率,并依托立项的大创项目积极参与“互联网+”、“挑战杯”等高水平创新创业赛事,一是为项目结题验收做准备,二是切实将科研成果转化落地。
6、目前“双创”教育还是停留在课堂上,效果差。建议由组织专业师资团队实现共同培养。关于线上课程,建议在申报、建设和运营环节都要给予工作量补助,体现劳动价值。
教务处回复:目前,我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形式主要有创新创业课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入驻“惟义青创园”孵化以及“互联网+”、“挑战杯”等高水平创新创业大赛等。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指导教师在项目结题验收通过后,,可根据《江西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赣农大发〔2018〕14号)分别给予校级、省级、国家级项目20、30、40个工作量;依托大创项目获得学校认定的国家级奖励的项目计80个工作量,获得学校认定的省级奖励的项目计60个工作量;指导项目参加“互联网+”、“挑战杯”等高水平创新创业赛事可依据《江西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管理与奖励办法(修订)》(赣农大发〔2020〕18号)认定经济奖励等。
根据省委综合考核办《2022年度省属高校综合考核实施方案(试行)》(赣综考委字〔2022〕2号),学校正在整合各二级部门现行的考核和奖励办法。今后,工作量、奖励发放将按照学校整合后的政策文件统筹实施。
7、实验队伍的建设需要多关注,建议实验员参与实验教学,有利于提高实验的效果。
教务处回复:高校实验队伍的稳定、建设与发展,直接关系到高校实践教学的效果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我校一直以来重视本科实践教学,为进一步增强实践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与动手操作能力。
(1)校领导率教务处、资实处、人事处等职能部门走访了相关学院,就实验技术人员培训、实验技术人员职责等内容开展专题调研,出台《关于印发< 江西农业大学实验教学专技岗位设置与职责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赣农大发〔2021〕69号)文件,明确规定实验教学专业技术员人员的主要职责,其中包括协助实验主讲教师随堂指导实验教学或在符合任教要求情况下单独随堂指导实验教学。符合任教要求的实验教学专业技术人员,可承担一定量的实验课程教学任务,由所在学院统筹安排。
(2)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等部门已做好“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北大研修班的前期准备工作。研修方案已经校长办公会讨论通过,原定于2021年11月24日-28日开班,因疫情延期,后续等疫情稳定会联合相应职能部门开展相关培训。此外根据《江西农业大学师资培训费使用管理规定(修订稿)》(赣农大发〔2007〕32号)文件规定,我校每年将部分师资培训费分年度下达各教学单位,用于实验室实验教辅人员的业务培训、课程进修和学术交流等,鼓励各教学单位积极开展实验教学专业技术员的技能培训工作。
8、风景园林专业的教学场地无法保障,建议学校统筹规划,加大投入。
教务处回复:(1)目前我校属于教务处管理的教室分布在一教、二教和五教。其中一教1-2楼只有18间教室属于教务处管理,作为毕业生考研专用教室,不安排教学任务;二教有部分为校融媒体中心和研究生院管理用于其办公或研究生教学,五教的一楼有一间为园林与艺术学院专用教室。除去以上专用教室外,目前教务处能管理使用的教室仅有301间,要满足每学年8700多门次的课堂教学,仅仅能勉强维持基本的教学需求,但已无可能拨出其中的教学场地作为教学单位的专用教室。
(2)在遵循学校“一个学院一栋楼”的整体规划原则下,建议林学院进一步整合学院管理的场地资源,内部挖掘,在现有资源下,优先满足教学用房需要,重新设置,腾出更多的场地作为专业教室。
(3)教务处历来重视实习实训教学环节,积极创造条件,尽一切努力配合学院及相关部门做好实训教学基地的建设,学校根据财力每年投入400万元用于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建议相关学院多方筹措资金,加快建设进度,提升实践教学条件,进一步缓解实践教学场地与条件问题。
今后,教务处将进一步加强专业教室的建设,如果学校将来有更多的教室资源安排教务处负责管理,教务处将统筹考虑各专业的教学用房要求。
9、建议学校修改学时分配机制,核心课占比过重,选修课较少。
教务处回复: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工程教育认证工作规范》及各专业补充标准等相关要求,2022年3月10日,学校广泛征求意见和反复论证,制定出台了的《关于修订普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赣农大发[2022]5号),规定必修课约占总学时的65%,选修课约占总学时的35%,核心课和选修课的占比分布总体上是符合国家专业建设的指导意见。具体到各专业,各专业可以在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范畴内,适当调整,增加选修课的比重,学校也鼓励各学院、各专业以及教师们创新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多开选修课,尤其多开跨专业的选修课,提升课程建设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10、应积极引进素质教育方面优秀线上课程,解决师资问题、降低教学成本。
教务处回复: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素质教育工作,后续学校将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引进相关优质课程,支撑我校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同时各学院也要积极注重信息化教学改革,鼓励教师利用专业学科资源,依托学校网络教学平台,探索开发学校自有课程,并打造成一流本科课程供社会共享。
11、落实教授给本科生上课,传统学院教学工作量少,新进老师工作量不够,无法满足评职称要求。
教务处回复: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即是国家、教育部及省厅提升本科教育质量的抓手,也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学校将一如既往落实好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打造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对于传统学院年轻教师教学工作量不饱满的问题,一方面学院要科学规划,合理设置年轻教师的本科教学任务安排,另一方面学院也要积极开拓创新,优化课程设置,探索开发交叉融合选修课程,提升人才培养的深度和广度,三是鼓励学院开展以课程负责人牵头的课程群组的形式开展课程教学,共同打造“金课”。
12、实验教室有限,实验课排不下,建议把排课权力下放到学院。
教务处回复:一方面,目前的排课模式是在教务管理系统导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先安排实验课,后安排理论课,实验课的安排是由学院和实验室负责人到教务处进行安排,安排的结果也是学院广泛征求意见和综合考虑的意志体现,教务处仅仅是提供一个排课的平台和技术指导,即相当于排课的权力下放到学院。
另一方面,课表的编排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学生冲突和教师冲突交杂在一起,牵一发而动全身,学校的教务管理系统自启用至今,已证明它的管理模式是可靠的,在不改变现教务管理系统流程和框架结构的情况下,不可能单纯的把实验课排课剥离出来进行权限下放,否则将影响教学秩序的稳定。
13、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学时压缩明显,特别是专业课,很多课只能放必选课,学校要破解难题,加强学科之间沟通,统筹推进。
教务处回复: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工程教育认证工作规范》及各专业补充标准等相关要求,2022年3月10日,学校广泛征求意见和反复论证,制定出台了的《关于修订普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赣农大发[2022]5号),明确要求优化课程体系。各专业应根据指导意见,按照“大类招生、搭建平台、分向发展”的思路确定培养目标,厘清课程逻辑,系统考虑课程在学科课程体系中的位置,科学设计符合“四新”要求的课程体系。
14、本科实践教学基地管理薄弱,只管建,后续管理没跟上,建议加强资源整合与管理。
教务处回复:(1)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重要环节。我校一直以来重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每年在有限的办学经费中投入四百万元用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维护。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更好地发挥实践教学基地作用,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我校出台《江西农业大学本科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江西农业大学实践教学基地维持费管理暂行办法》。此外,自2019年起,我校每年10月份会对立项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情况进行自查。
(2)根据《江西农业大学本科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文件要求,实践教学基地的运行与管理还需学院加强基地的管理,派专人负责其教学运行与日常管理,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3)2022年校内立项实践基地所在单位承诺将进一步加强基地建设的管理、运行与维护,保证基地的正常运转,持续服务于本科教学、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基地作用。
今后教务处将积极联合各学院及相关的业务部门加强基地的日常管理和监督,进一步做好资源整合与管理。
15、目前指导毕业论文的教师有7.5个工作量,但毕业实习没有工作量,而工程认证对毕业实习要求较高,希望学校对毕业实习给予工作量,便于安排教师参与指导。
教务处回复:(1)工科专业的毕业实习是通过学生在企业或实践教学基地的学习,使其亲身接触生产实际,建立起工程意识和社会概念,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毕业论文(设计)是利用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运用自己在学习实践中对实际工程问题的了解,较好地和实际生产相结合对现实的工程问题或企业科技瓶颈问题进行设计或研究。我校一直以来积极鼓励各教学单位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并出台《江西农业大学教务处教学六项经费分配与管理办法的通知》(赣农大教发〔2005〕10号)文件,规定毕业(生产、劳动)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经费计算方法,即:理、工、农类专业:6学时/天×5天/周×周数×本单位当学期实际毕业生数×1.0元/人·学时;经、管、文、法、教类专业:6学时/天×5天/周×周数×本单位当学期实际毕业生数×0.5元/人·学时。教务处每年根据该文件里的测算方式,计算各教学单位的毕业实习经费报送至学校财务处,经学校财经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查、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校党委会审定,随学院教学业务费下发。
(2)根据《关于下达2022年度校内财务预算的通知》(赣农大〔2022〕19号)文件,各学院本科教学业务费支出合计907.14万元,其中包括各学院毕业实习经费,学院可按照文件要求,统筹安排。
八、教学质量与评估工作意见
1、学校的教学评价滞后,评价应该是目标导向,增加谋划,要有考核机制。
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估中心回复:感谢教师代表对教学评价工作的建议!
学校2019年出台《江西农业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施办法》,并于2021年进行修订,根据新的实施办法,开展常态化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目前已组建校级督导、院级督导和同行督导为一体的三级督导队伍,推进督导评教、同行评教和学生评教工作,预计2023年将完成对所有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新的评价方法出台后,打破了以往个人申请的评价方式,改为主动对教师进行评价,扩大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范围,同时增加课程评价指标,根据课程性质划分出理论课、实验课、艺术课和体育课等,并制定出不同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根据实施办法,对于课堂质量评价结果进行如下处理:
(1)评价结果为不合格者,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估中心视情况提出停课、限期整改、减少授课门次等处理,并通报各有关教学单位。
(2)晋升专业技术副教授及以上职称其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必须为“优秀”,评价结果五年内有效。
希望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使我校教学评价不断得到完善。
2、目前工科认证、教学评价已成为日常工作。由于每年认证标准不同、公共材料不统一情况,建议统一认证标准、统一公共材料并在公共平台发布,建立院系之间通畅的沟通渠道,建议拿出专项资金补贴参与教师的工作量。
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估中心回复:感谢教师代表对完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建议!
(1)按照专业认证工作计划,我校不断推进专业认证工作,专业认证标准由专业认证协会公布,认证标准和材料提交要求每年会进行调整。今后,将会督促专业认证所在学院对参与教师进行培训,并安排教师一对一进行对接,使参与教师了解认证标准和材料提交要求。
(2)学校专业认证工作将成为常态,所以学校今后大部分教师将承担相应专业认证的工作,如果学校给予专业认证工作量补偿,必须兼顾其他工作统一性及公平性。一是学校每年已给予了每个学院相应的调节基金,建议各学院根据教师参与专业认证工作实际情况,在调节基金中统筹分配;二是根据《江西农业大学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实施方案》赣农大发[2019]45号 ,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按照教学建设项目绩效奖励政策给予10万元奖励,奖励将分配到参与专业认证的相关教师。
九、人事工作意见
1、严格执行五类、六类人才标准,把指标放在传统优势学科,考虑新老交替,鼓励高层次人才引进。建议加强学校青年博士人才的引进力度,包括青年老师的培育工作。
人事处回复:(1)关于高层次人才引进:
①近几年学校下发的进人计划中针对“双一流”学科需引进第五类(校内教授)及以上人才,传统优势学科需引进第六类(校内副教授)及以上人才,引才要求有提升。
②各单位提交进人申请时,结合用人单位实际情况,按照学校发布的进人计划要求进行审核,提请学校人才引进工作会或领导审批制。
③2018年至今一共引进245名博士,其中35岁以下181人,占比73.88%;36-40岁47人,占比19.18%;40岁以上17人,占比6.94%。
(2)关于青年老师的培育工作:
学校坚持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注重政治方向、价值取向、育人导向、职业志向有机统一,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注重青年教师思想引领。把师德师风建设纳入各级各类干部、人才培训,如开展主题教育党支部书记轮训和党员集中培训、举办处级干部行政能力建设和科级干部素质提升培训班、进行暑期师德师风网络专题培训以及全校覆盖的暑期教师研修;编印并动态更新《江西农业大学教师师德师风学习手册》,将师德师风作为新教师入职培训的重要必修课程,强化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素养。注重青年教师业务培育。学校坚持每年举办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班,着重对新教师教育理论、教学技能、教学实践、科研能力、学术规范、心理健康等业务方面进行专题系统的指导。2022年在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统筹部署下,选派教师参加中西部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项目和融合式教学进修项目培训,致力于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水平;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教学竞赛和教学展示活动,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促进教师相互学习与交流;实施常态化教师发展培育计划,制定出台了《江西农业大学青年教师助教制度》《江西农业大学继续教育管理规定(修订)》《江西农业大学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实施办法(试行)》,以老带新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技能提升,鼓励教职工参加继续教育,支持教师申报公派国内外访学项目、参加学历学位教育、从事博士后研究或前往国内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挂职历练等,并完善过程管理和考核监督机制,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及学术研究能力。
2、学校引才政策过于苛刻,要求一区,二区文章,对部分学科论文一区二区还是比较难的,建议允许论文数量可以冲抵论文质量的要求。
人事处回复:近几年学校下发的进人计划中考虑不同学科,引才有区度。针对“双一流”学科需引进第五类(校内教授)及以上人才,传统优势学科需引进第六类(校内副教授)及以上人才,一般学科引进第七类人才,针对少数专业、学科发展急需或确系教学需要又难以引进的博士,可以引进优秀硕士。各引才单位根据学科建设要求及实际情况,可择优引进,引才中坚持质量优先,量质并举,论文数量也是一个重要指标。
3、高层次人才培养及人才称号要加强工作推进辅导,希望请专家现场培训指导,比如南昌大学会经常请国内知名教授(有各种人才称号)现场指导、培训。
人事处回复:在高层次人才项目推荐申报过程中,人事处邀请国家级人才参与评审并对被推荐人员的申报材料提出修改意见;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学校按要求给予了人才相应经费配套,并有序地组织高层次人才研修交流。今后将进一步跟进高层次人才培养及项目申报工作,加强邀请高层次人才给予指导、培训。
4、教师职称评定规则应进一步细化。代表建议教师职称评定应考虑到学科发展、专业特点、专业评估等因素,职称评审应量化指标。
人事处回复:在职称评审中,学校综合考虑学科间的差异,自2019年起,我校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采取第一轮分文、理学科组进行推荐评审的方式,按照相应的比例进行差额推荐。根据申报人员学科、专业和业绩重点的差异,区分了教学型、教学研究型和研究型不同类型高级职称申报。近年来,国家、省相关部门出台了许多教育评价改革的文件,职称评审是其中一个重点内容,其改革重点在于破“五唯”。通过调研少数实行量化评审的兄弟院校,发现科学制定量化指标难度非常大,执行过程也存在诸多不合理问题。目前,学校已修改代表性成果送审办法,后续将进一步修订、优化、完善我校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条件,加强教学业绩在职称评审中的认定。
5、将医护人员纳入学校从教满30年的教师评选范围,将合同制转为雇员制渠道成为常态。
人事处回复:(1)关于从教满30年的教师评选范围:关于从教满30年的教师省教育厅相关文件明确了评选范围,学校按照文件规定组织申报,也会积极向教育厅反映教职工关于评选范围的诉求。
(2)关于合同制转为雇员制:2019年学校出台了《江西农业大学合同制管理人员转雇员制管理暂行办法》(赣农大发﹝2019﹞32号)。2019年学校共有附属中学、保育院、校医院、图书馆等四个单位的7名合同制管理人员转为雇员制管理。本着分步有序、择优选聘的原则,人事处正在积极推进。
6、首席教授、梅岭学者的考核建议增加其对团队促进作用,作为其中的考核指标点。
人事处回复:学校于2016年出台了《江西农业大学首席教授管理办法》,办法中明确首席教授的岗位职责包括“按照学科建设需求,负责受聘学科的建设规划、工作计划制定及学科建设的其他工作,并协助院长组织实施,带领本学科赶超或保持国内先进水平”、“积极建设创新团队,为受聘学科培育后备人才”等方面;同年,出台了《江西农业大学“梅岭学者计划”管理办法》,办法中要求梅岭学者在“培养青年教师,培育创新团队,建设本学科高水平师资队伍,领导本学科发展方向和学科梯队建设”、“带领学科团队以国家或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着力提升本学科解决重大问题能力和原始创新能力,提升科学研究水平”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后续,学校将进一步整合、优化校内人才层次,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教书育人、团队建设中的作用,为学校事业发展做更大贡献。
7、针对教师存在躺平现象,建议加强教师聘期考核,将考核结果加以利用,调动教师教学与科研积极性。
人事处回复:为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推进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考核和目标管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人事处正在修订我校新一轮聘期考核办法,下一步将在全校范围内征求意见,出台新的聘期考核办法,拟从2023年起实行新一轮聘期管理,落实聘期管理及考核,考核结果将作为晋级、续聘、低聘、解聘、转岗的重要依据,全面实行“高职低聘,能上能下,动态管理”。
8、教师的考核重科研,其他公共事务工作没有体现工作量,建议学校体现公共事务的工作量。
人事处回复:为更好体现效率与公平,在《江西农业大学绩效工资实施方案(修订稿)》(赣农大发[2017]76号)中,赋予了学院对调节基金的分配自主权,学院可以根据工作安排等分配到教职工个人。另外学校通过文件、会议纪要等方式陆续将班主任、科技特派下乡、本科导师、本科论文指导、教研室主任、教学评估、教学质量认定、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奖励、社团指导、心理咨询等公共事务纳入工作量核算,更好的兼顾到教师其他公共事务的工作量。学校综合考核中正修订相关文件。
9、建议学校加大对附属中学办学的支持,区别对待附属中学发展中遇到困难,对附属中学职称评定问题给予一定的支持。解决附属中学合同制老师的待遇,实现同工同酬。
人事处回复:(1)《江西农业大学合同制聘用人员管理办法》(赣农大发[2012]16号)文件对合同制聘用人员的用工性质、工资福利待遇、社会保障等都有明确的规定,特别是在工资福利方面,明确了合同制聘用人员的工资待遇依据岗位类别、工作年限、学历学位及专业技术职务等情况确定,工资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构成,并建立相应的正常增长机制,绩效工资权重M值与学校同步。
(2)考虑到合同制聘用人员的实际情况,学校先后多次修订和完善合同制聘用人员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合同制管理人员待遇。2014年10月学校为合同制管理人员办理了住房公积金,各类社会保险逐步规范,各项福利待遇逐步提高。2016年发放了午餐补贴、降温费。2016年工会发放的福利待遇上已经与在编人员享受了同等待遇。2017年学校对合同制聘用人员的工资进行了较大力度地调整,月增资额人均为800元/月,实现其基本工资与同职级在编人员基本工资同等标准,今后基本工资也与校部同职级人员同步调整。2019年教师节津贴也提高成与在岗在编人员同等待遇。
(3)学校也允许部分二级单位,如医院、保育院、附中有相关的经费可用于人员绩效分配,绩效分配方案由二级单位自行制定。
(4)2019年学校也出台了《江西农业大学合同制管理人员转雇员制管理暂行办法》(赣农大发﹝2019﹞32号),畅通合同制管理人员职业发展渠道。
10、希望将教师承担学院公共事务的情况纳入职称评定考核依据,调动教师积极参与或承担学院的各类专业、学科评估等事务中。
人事处回复:学校2016年出台的《江西农业大学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规定申报正高资格应具有“领导本学科教学、科研以及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的能力”,申报副高资格应具有“在教学研究或实验室建设方面成绩显著,具有指导硕士研究生或青年教师的能力,能担任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组织管理工作”。此外,在职称申报过程中,学院可根据申报人员教学、科研业绩、社会贡献以及在学院公共事务中的作用等情况对申报副高人员进行排序,排序结果运用到高评会供专家参考。
11、将研究生工作量计入评职称工作量。
人事处回复: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文件指出,“要强化教学业绩和教书育人实效在绩效分配、职务职称评聘、岗位晋级考核中的比重,把承担一定量的本(专)科教学工作作为教师职称晋升的必要条件。将教授为本专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度,高校应明确教授承担本专科生教学最低课时要求,对未达到要求的给予年度或聘期考核不合格处理。”在省里规定的基本课时要求基础上,学校根据学科、专业等差异,针对不同类型的高级职称有层次地设置本科生基本课时要求。学校同样认可教师在指导研究生中发挥的作用,在职称评审中,教授研究生课程、指导研究生参加比赛获奖等业绩均可提交上评审会供专家参考。后续,学校将在进一步调研的基础上修订完善职称评审文件。
12、本科工程认证工作量大,需学校及各教学单位的协助与配合,希望学校在绩效或劳务经费上给予一些支持。
人事处回复:本科工程认证属于专项工作,由相关职能部门统筹管理。
13、“专技岗位”转“岗位工资”问题:目前很多具有行政职级的人员还在按“专技岗位”工资执行,在省里没有政策的情况下,学校能否内部解决。
人事处回复:国家和江西省对专技、管理等不同系列的岗位设置了相应的基本工资标准,学校需按照省里岗位设置备案的相应岗位执行。学校考虑到部分专技岗教师任命到行政职务的情况,在可以自主分配的绩效工资部分已按照就高原则予以兑现。
14、关于“调节基金”分配方案,建议按工作量重新划分或按专业课和公共课两类进行重新划分。要求相应职能部门及时调整,要有主动接入机制,加强服务意识。
人事处回复:(1)在《江西农业大学绩效工资实施方案(修订稿)》(赣农大发[2017]76号)中,规定学院调节基金由学院根据工作安排及任务完成和考核情况分配到教职工个人,根据教职工人数、本科生、硕士、博士生数以及上一年度学院总工作量进行测算,充分考虑和反映了学院工作量情况。(2)调节基金设立的目的是给学院自主根据工作安排及任务完成情况分配给相关工作人员,充分运用好调节基金,优化调节基金分配方案。(3)不管是专业课还是公共课程,均已发放工作量津贴。
15、建议年轻老师进校后设立科研工作量要求,减轻相应教学工作量。
人事处回复:学校在《江西农业大学绩效工资实施方案(修订稿)》(赣农大发[2017]76号)文件中,对专业技术岗中级及以下的老师只设置了总的基本工作量要求,没有对科研和教学工作量区分具体要求,年轻老师可以在教学和科研之间自主选择侧重点,根据学院和自身情况适当调整。
16、人才引进、招聘计划的专业方向不清晰,专业具体信息应明确,五类人才等标准应进一步细化。
人事处回复:(1)各单位在填报进人计划时严格按照省人社厅发布的《学科专业目录汇编》填报,填报需求专业为:一级学科代码及名称+二级学科代码及名称。根据学校发布的进人计划在江西省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及工资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备案。
(2)2019年学校发布了《江西农业大学引进高层次人才管理办法》对人才分类进行了细化,可分为七类对人才引进。2020年6月为进一步完善引才政策,吸引更对年轻、优秀人才来校工作,发布了《关于人才引进补充规定的抄告》,进一步细化应届毕业生与非应届毕业生引进的区别。
17、现有学校津贴分配方案执行太长时间,建议学校重启津贴分配方案修订。
人事处回复:为规范相关津贴发放,更好体现效率和公平,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学校在2012年和2017年分别出台了《江西农业大学工作量和岗位任务津贴核算办法》(赣农大发[2012]18号)、《江西农业大学绩效工资实施方案(修订稿)》(赣农大发[2017]76号),保障了教职工合理的待遇,为学校发展做出了贡献。2019年根据绩效工资方案对M值进行调整。在学校财力允许的情况下结合调研情况,适时对相关津贴分配方案进行修订。
18、新本科培养方案压缩了学时,建议基本工作量要减少。
人事处回复:首先,在《江西农业大学绩效工资实施方案(修订稿)》(赣农大发[2017]76号)中,仅对副高和正高职称的教师作出了本科工作量要完成相应基本工作量10%和5%的要求,对中级及以下的教师无专门要求。其次,近几年学校陆续将教研室主任、社团指导、就业奖励、科技下乡等事务纳入工作量核算。2018年至2021年工作量核算专任教师人均工作量分别为764、770、837和754,远超学校最高基本工作量要求380。
19、商学院搬往共青后,依托本部资源锐减,学院优秀资源流失情况存在,学校是否可以考虑商学院优秀人才认可度。
人事处回复:商学院目前有自己独立的人才管理体系,结合商学院发展实际,可与学校本部各相关单位开展教学、科研合作等交流。
十、财务工作意见
1、加大改革创新力度,通过校友、校企合作等项目,多渠道开源增收,扩大学校办学经费来源。
财务处回复:办学经费紧张是当前学校推进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大难题。为进一步缓解办学经费紧张难题,学校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着重压减一般性支出,切实推动“节流”工作。同时,通过加强校友联系,增强校友认同,学校基金会收入稳步增长;努力推动银校合作走实,2021年和2022年分别争取银行支持学校资金额度2000万元。
2、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经费预算和使用的合理性、科学性和操作性,真正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切实解决学校办学经费紧张问题。
财务处回复:财务处严格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会计法》及学校相关规定做好账务处理的同时,分别根据纵向经费和学校经费特点,努力探索“负面清单”和“正面清单”,力图为科技工作者减负、为学校资金把好关。
3、思政课专项经费没有在财务工作报告中出现,建议单列出来。
财务处回复:在学校下发的预算文件中有体现,后续将在财务工作报告中单列。
4、建议财务报账的信息化程度要增强,在减少财务人员工作量的同时,降低报账教师的负担。
财务处回复:信息化是新时代加强管理、提升效率的重要手段。我们将根据报账需求和学校资金实际,有序推进财务信息化工作。
十一、科研工作管理
1、建立大型科技示范基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规范“科技小院”建设。
科技处回复: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是学校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学校持续加强并促进校地校企合作“落地”,依托企业建立各类示范基地76个,示范基地总面积超过12万亩;与全省80%以上的县市区建立了战略合作、科技合作关系,并以此推进大型科技示范基地,例如:在井冈山农高区建立“江西农业大学井冈山现代农业创新研究院”,面积为600亩;与弋阳县共同筹建“方志敏乡村振兴发展研究院”,面积为6000平方;作为技术支持单位,整建制推进资溪县建设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现行县。
截至2022年上半年,学校已建设30个科技小院,科技小院建设模式入选教育部和科技部“研究生培养方案”,并纳入农业农村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全国绿色有机农产品试点省建设方案”和2022年度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上高水稻科技小院荣获“全国十佳科技小院”荣誉称号;上高水稻科技小院、江西袁州油茶科技小院认定为2021至2025年第一批中国农技协科普教育基地;上高科技小院推荐认定为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育培育基地。为加强科技小院规范建设,学校协同省科协对第一批建设的7个科技小院进行了第三方评估,有力督促了科技小院的规范化建设。
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促进校地校企合作,重点打造好“江西农业大学井冈山现代农业创新研究院”,“方志敏乡村振兴发展研究院”等基地,力争建成学校对外合作和科技示范、转化的大型科技示范平台。协同省科协进一步加强科技小院管理,实施目标考核,进一步完善遴选程序和退出机制,助力科技小院高质量发展。
2、由于生物类科学研究的实验动物需要专门认证的实验动物中心,否则文章发表和三大评奖可能受影响(可取消资格),建议学校建设国家认证的实验动物中心。如目前条件不行,动科院已有一个获省认证很小的实验动物中心(64平方米),由于每年都需要年审,更换设备,建议学校给予运行经费支持。
科技处回复:实验动物许可是规范开展动物实验的必要条件,必要的环境条件和人才队伍则是申请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的前提基础。2020年,根据《江西省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实施细则(修订试行)》有关要求,我校依托动科院申请的江西农业大学实验动物使用许可通过了专家审查和现场验收,获得了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使用范围为普通环境(实验兔)、屏障环境(IVC)(小鼠、大鼠)。为加强学校实验动物管理,保障动物实验和动物伦理审查依法依规开展,下一步,学校将根据现有实验动物中心运行情况,将其纳入学校科研平台管理,每年给予一定的运行经费支持,并接受学校科研平台管理有关要求进行年度考核。同时,综合考虑环境、场地、人才队伍等条件等情况,着力推进符合学校需求规模的实验动物中心建设。
3、科研经费划拨、报销、收回应进一步统筹安排。课题经费的收回,应该提前告知。关于课程建设等相关课题,经费的划拨、报销、收回未考虑到实际情况,如经费划拨时间、教师课题研究筹备等因素,学校应加大对科研人员的认可度和支持度。
科技处回复:(1)对于科研经费划拨,科技处已经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办法和办理流程,校外到账科研经费由科技处统一认领(上级主管部门统一下达的经费)或项目负责人自己认领(横向及其他非主要部门的科研项目经费),校内专项资金经学校研究同意后将专项下达至科技处。前述两类到账经费均由科技处按财务要求编制财务帐号、录入必要信息并通知项目负责人填报信息,审核通过后,由财务处处理经费入账,完成经费划拨工作。对于经费报销,由项目负责人按照学校科研经费支出等有关规定执行,报账手续由学校财务处按照会计制度执行。对于经费收回,校外到账科研经费按照相应项目资金管理要求进行管理,例如对项目结余有回收要求的,结题或中止后按照原渠道上缴;校内自有资金资助项目则由财务处按照学校的要求处理。
下一步,科技处将持续并强化与财务管理部分的沟通、协调,促进学校自有资助资金管理制度进一步优化,提升科研项目预算执行进度和使用绩效,以更好服务于广大教师教学科研活动。
(2)教务处对“关于课程建设等相关课题,经费的划拨、报销、收回未考虑到实际情况,如经费划拨时间、教师课题研究筹备等因素”回复如下:感谢代表提出的宝贵意见。学校对课程建设等相关课题经费的划拨、报销、收回等财务规定均考虑到了实际情况。一是按照学校财务预算通知要求及省财政经费使用期超过2年的项目经费予以收回的相关规定,今年上半年学校对2007--2014期间的国家特色专业、精品课程、教学团队、人才培养实验区、专业综合改革、卓越农林、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精品资源共享课等项目进行了梳理,此类项目时间久远,均可视为已结题,且经费均于2016年实行财务预算制改革之前划拨给了各相关学院,由学院或教师个人进行管理,方便教师使用经费。二是考虑到了课程建设的时间性和获得上级教育部门认定通过后有5年的服务期,学校对五类一流课程的建设经费均未收回,全部留给教师在5年服务期内优化课程资源时使用。因此,建议教师代表提出意见前需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别是要从学校的长远发展来更好地履行双代会代表的职责。
4、兴建学术交流中心。
科技处回复:根据国家对建设楼堂馆所的有关限制规定,目前建设学术交流中心时机上不成熟。
5、学校的智库成果落地的较少,加大对三农的直接服务。
科技处回复:为引导和激励广大专家、团队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开展资政建言等智库成果研究,学校在修订的《江西农业大学科研工作量核算办法》《江西农业大学科研经费及高水平科研成果配套奖励办法》中,对获得领导批示和政府部分采纳的资政建言报告给予工作量认定和相关奖励。近年来,学校每年平均有20项获批资政建言领导批示及政府部门采纳项,其中有一大部分智库成果直接被省厅有关职能部门吸收、转化和落地;同时为助力我省乡村振兴发展,学校专门成立了江西农业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并于2021年获批江西省首批省级重点高端智库,该智库聚焦我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重要实践等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提交的高质量调研报告多次获得省主要领导批示及政府职能部门吸收和转化落地。
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力度,组织和鼓励专家、团队围绕我省农业产业发展开展深入调研,形成高质量智库成果,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6、以一流学科为抓手,重点建设科研平台,为未来30年、50年发展留余量。
科技处回复:科研平台是学科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目前,学校依托优势特色学科,组建了包括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以及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预备队、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产教融合重点创新中心等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38个。省级重点智库等社科研究基地中心9个。形成了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校级的“金字塔”型科研平台体系,为支持我校一流学科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硬件建设方面,为进一步缓解和改善学校科研平台硬件条件,学校已建成了20000平米科技大楼,原来没有独立楼栋的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即将入住,将大大改善了科研平台的空间和场所条件。在大型仪器设备方面,校级公共科研平台于2021年正式面向全校师生开放共享,该平台按照实用性、先进性、可扩充等原则进行了发展空间布局、仪器设备配备,明显提升了科研平台的装备化水平,有效满足了广大师生对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需求。
下一步,学校将充分抓住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国家部委科研平台布局、省级重点实验室重组的机遇,强化资源整合,结合学校学科发展的特点,力争布局建设更多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创新平台。同时,利用贴息贷款、中长期贷款等渠道,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发展,围绕一流学科建设发展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和大型仪器设备配备度,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科研平台的建设水平。
7、科研基地比较分散,学校出台政策统一管理。
科技处回复:科研基地是学校开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目前学校科研基地包括校内和校外、自有和“挂牌”等形式,在物理空间上比较分散,对充分发挥基地的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下一步,学校将以三家村拆迁后土地资源利用为契机,加强整体规划设计,围绕学校教学、科研的需要,打造一片比较集中的科研基地。同时,加强管理顶层设计,强化部门协同,制定管理办法,提高科研基地的利用率和使用成效。
8、关于筹建种业自主创新江西省实验室,希望将微生物资源为重要一类资源,希望纳入种业自主创新实验室范围,建立江西省微生物资源菌种库。
科技处回复:根据《江西省实验室建设工作总体方案》,面向我省种业创新自强自立的重大需求,我校正在牵头推进“种业自主创新省江西省实验室”的筹建工作,拟由我校作为牵头单位,联合省内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及龙头企业,汇集全省种业领域的研究力量,按照“1+N+M”的协同创新模式开展自主创新研发。我校现建有江西省菌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农业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工程实验室等相关科研创新平台,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学校将综合考虑是否符合“种业自主创新省江西省实验室”整体布局的研究领域和方向纳入建设范围,以此促进学科领域、方向的发展和条件建设。
9、科技馆、标本馆搬迁进度慢,标本可能损坏,建议尽快建设新的科技馆、标本馆。
科技处回复:按照学校“一院一楼”工程整体部署,学校的科技馆、标本馆已于按要求搬迁至老图书馆。新科技馆、标本馆的建设工作于2020年12月完成了整体装修设计及建设招标意向公开,下一步将努力筹措建设资金,按照有关程序进行建设工程招标。建成后的江西农业自然资源博物馆将集原来科技馆、昆虫标本馆、岩石标本馆、作物标本馆、林木标本馆、动物标本馆于一体,具备科普展示、教学科研等功能。在新馆建成期间,科技处将继续为标本的保藏提供必要的条件。建议各标本馆负责人加强对保存标本的巡查和管理。
10、加强学校科研平台建设,特别是相关贵重仪器设备的运行管理,安排专人管理使用。
科技处回复:根据《江西农业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办法(试行)》(赣农大发〔2021〕65号)的管理要求,学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实行校、院二级管理,共享体系分为校级公共科研平台和院级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
校级公共科研平台于2021年正式面向全校师生开放共享,位于南区实验楼3号楼,现拥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正置生物显微镜、体视显微镜、多功能生物分子成像仪、多功能酶标仪、高分辨率双向电泳系统、化学发光成像系统、全自动核酸蛋白分析系统、蛋白纯化系统、实时荧光定量PCR仪、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串联四极质谱联用系统、离子色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落地式大型高速冷冻离心机等大型精密仪器及相关配套仪器设备。为全面强化管理,学校专门设立了岗位、安排了3名工作人员专门管理公共科研平台大型仪器设备。同时,加强了对有使用需求师生的培训,在培训合格后,方让使用者可独立操作,并建立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和管理办法。
学校将根据《江西农业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推进全校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促进实验室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并实施专人管理、开放使用的管理机制,有序有效提高学校贵重仪器设备的使用率。
十二、学科建设意见
1、教育体制改革背景下,加大对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的培育力度。
研究生院回复:学科交叉融合是 推动前沿科技发展的动力,培养创新拔尖人才的有效途径。在教育体制改革背景下,加大学科交叉融合,培育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应该形成共识。学校“十四五”规划提出要以全面加强新农科、新工科、新文科建设为动力,促进学科协调发展和交叉融合。学校“十四五”学科建设规划中提出策应“新四科”建设,加强学科群建设,大力推进现有学科的交叉融合,以资源整合为突破口,以产业链为导向,积极推进相关学科间的广泛交叉与深度融合。鉴于我校不具备设置交叉学科的资格,目前学校已自主设置了作物保护、农业生态学、畜产品安全生产与加工工程、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与规划设计、森林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等目录外二级外二级学科。学校还将继续谋划在物栽培、植保、园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农业工程等学科交叉培育“智慧农业”,在林学、生态学、农林经济管理等学科交叉培育“生态文明建设与管理”,在土地资源管理、农业资源与环境、农林经济管理、农业工程等学科交叉培育“自然资源管理与利用”等。
2、研究生规模超过200人以上的学院,需要配备专职辅导员。
研究生院回复:依据校党委《关于成立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和党委教师工作部的决定》(赣农大党〔2019〕47号)文件精神,学校成立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统筹全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综合事务管理与服务等工作,组织实施研究生校、院二级管理,在有条件的学院逐步配置研究生专职辅导员。截止到2022年9月,我校全日制研究生3179人,其中全日制研究生数量达到200人以上的学院有6个。
学院名称 |
学院全日制研究生数量 |
林学院(园林与艺术学院) |
589 |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
464 |
农学院 |
458 |
经济管理学院 |
432 |
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 |
315 |
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
225 |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
172 |
软件学院 |
113 |
工学院 |
104 |
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学院) |
77 |
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 |
70 |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
55 |
职业师范技术学院 |
53 |
化学与材料学院 |
30 |
外国语学院 |
22 |
总计 |
3179 |
在校、院两级机构的共同努力推动下,目前全日制研究生200人以上的学院均已配备研究生专职辅导员,基本保障了研究生管理效率;全日制研究生200人以下的学院已逐步配备了兼职辅导员,主要由本科生辅导员、研究生教学秘书、学院党委组织员兼任,基本做到了管理全覆盖。
学校将进一步推动和优化研究生二级管理体系,充分发挥研究生专职辅导员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提升研究生管理效能,服务研究生成长成才。
3、破“五唯”,本硕博连读,恢复培养计划,用好硕博招生计划,对传统优势学科应增指标,而不是减指标,建议揭榜挂帅。兽医学科一级博士点招生指标太少,建议增加至每年10人左右,保障兽医学科的正常发展。支持建设水产养殖一级硕士点,现有人才(教授、总人数)及硕士生培养(招生数量不足)还差距较大。
研究生院回复:兽医学博士点招生计划问题。近3年(2020-2022年)江西省教育厅下达我校博士招生计划分别为79名、92名、96名,年平均增幅较小,我校博士招生总体规模还是偏小。2020-2022年兽医学一级博士招生计划分别为6名、5名、7名。目前兽医学招生人数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报考生源不足,上线考生较少;二是学校整体博士招生计划少。
下一步,学院和学科点要进一步加强兽医学博士点招生宣传,鼓励和吸引足够数量的硕士研究生报考兽医学博士;同时学校将积极向省教育厅争取博士招生指标,在统筹全校各博士点发展基础上,保障兽医学博士点发展需求。
水产养殖一级硕士点招生数量问题。2020-2022年水产养殖一级硕士点(水生生物生产学专业)招生人数分别为6名、8名、11名,招生人数逐年增长,目前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较为充足,基本能满足各专业一志愿考生报考录取需求。
下一步,学院和学科点要积极加强招生宣传,保障足够数量的一志愿报考生源和上线生源,并加大对水产养殖一级硕士点建设支持力度。学校将在招生计划分配时适当增加招生计划,支持水产养殖一级硕士点建设。
4、做好学科调整,整合资源,如生工院也有研究水稻等。
研究生院回复:2016年至今,学校不断优化学科布局,整合资源,汇聚学科优势与特色。一是根据学校实际,做好学科动态调整,自主撤销了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新增了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二是针对二级学科比较分散的情况,对部分二级学科进行了调整,如将理学院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调整至生工院生物学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下,将理学院的数学教研室调整至计算机信息与技术学院,将物理教研室调整至工学院。诚然,学科是从事科学研究的载体,科学研究本无边界。水稻研究可以突破学科界限,不局限于栽培与育种,还有机械与加工等,教师可根据自身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如以共同研究项目、共同培养研究生等融入团队,以创造更多科研成果。
5、建议学校将研究生的培养权利下放到学院,相关工作多征求学院意见。导师责任制,责任和权利要对等。
研究生院回复:学校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工作,近年来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为适应研究生教育发展新形势,实现培养目标,学校对研究生教育实行了二级管理体制,制定出台了文件《江西农业大学研究生教育二级管理实施办法(试行)》文件,明确学校管理职能部门与各培养单位工作职责与权利,充分发挥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在研究生教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扩大各培养单位、学科、导师在研究生教育管理过程中的自主权,实现研究生教育质量有效管理。
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导师的首要职责,努力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在2018年下发的《关于印发《江西农业大学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赣农大党〔2018〕60号)中,对导师基本素质、立德树人职责、考评机制等进行了相关规定。各二级管理学院可以根据实施办法中对导师管理工作的建议内容,结合学科发展和培养质量的需求,进一步制定管理激励机制,优化升级二级管理体制下的学院导师管理办法,以便于更好地提高导师的积极性和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6、商学院学生考研率不高,希望学校也可到学院进行宣传、交流。
研究生院回复:2020-2022年南昌商学院应届毕业生一志愿报考我校硕士研究生的人数分别为:58人,54人,83人,录取人数分别:36人,29人,40人,报考和录取人数有一定增长,但基数较小,有待进一步提升。南昌商学院是学校重点宣传目标院校之一,2021年研究生院专赴南昌商学院开展研究生招生宣传,实现了一志愿报考我校人数的大幅增长。
研究生院将进一步加强对南昌商学院研究生报考宣传的支持,希望南昌商学院给予大力支持,组织好有意向报考学生参加讲座;同时南昌商学院领导、老师及班主任在平常上课、工作中要加强江农校史、校情教育,有意识引导南昌商学院学生积极报考母校。
7、商学院硕导希望得到学校的培养,专家、老师给予指导。
研究生院回复:对于每年新增的研究生指导教师,学校每年下半年均组织了新增导师培训工作,要求所有新增导师参加培训,培训内容比较丰富。根据《江西农业大学 研究生指导老师管理办法(修订)》(赣农大发[2017]34号)文件精神,新增硕士研究生导师首次指导研究生原则上担任第二导师,通过这一途径,新增导师在协助指导研究生的过程中可利用这一年时间向有经验的导师学习。同时,商学院硕导应积极主动融入所在学科(领域)团队,通过共同研究课题、撰写论文、指导研究生等加强与所在学科(领域)导师的合作,在共同进步中提升导师水平和能力。
8、科技小院学生培养模式,要入驻小院120天,按现在模式达不到要求。
研究生院回复:科技小院培养研究生属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中一类,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求,每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实践累计时间一般不少于6个月。我校现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课程学习时间集中于第一学年,第三学期课程比较少,且目前正计划修订培养方案,同时酝酿将第三学期的课程调整至前2个学期完成。在研究生培养方案未修订之前,学院在教学计划安排时可以将第三学期教学计划前移,以此保证研究生第三个学期甚至第二学年全部在科技小院进行专业实践。
十三、资产管理意见
1、建立公有住房、房改房等教师公共交流平台。
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回复:我处已经跟经开区房管中心建立了信息共享平台,可以及时掌握房改房交易情况;学校公有住房管理系统正在升级中,试行后可以清楚及时了解公有住房入住/退出情况,可以一键查阅住房的历史住户信息,可以直接了解现有空房源及需维修情况,目前已对现有空房安装了防盗锁,可在住房管理系统中实现异常打开时的及时报警提示,可有效预防空房被占用的情况出现。
2、国家对老房改造有规划、有计划、有补贴,预制板结构房子安全期限为40-50年,学校目前很多预制板结构老房已近安全期限,建议学校要多方协调,努力争取将学校老房改造工作纳入国家和政府计划内,争取当地政府更多的政策和财力支持学校的老房改造规划工作。
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回复:学校已下文,已成立南昌经开区农大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正在有序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程。
十四、校园建设意见
1、推进校园管理社区化。
校园建设处回复:2019年,学校印发了《江西农业大学校园管理规定》,明确校园管理各项要求及各单位职责,为共同营造安全干净有序和谐的校园环境提供了制度保障和管理依据。
校建处按照校园管理规定相关要求,坚持开展美丽校园、生态花园、幸福家园“三园”共建,在校园环境整治工作上持续发力,校园宜居宜学宜业的功能品质愈发凸显。学校东区从2019年起实现环卫绿化外包给物业公司,并在2022年的新一轮东区物业外包方案中对物业服务内容、范围进行了进一步优化。
2、学校在施工设计过程中,比如实验室装修改造设计,希望专业教师参与,做好实验室具体布置及要求,避免已完工又推到重来等浪费现象发生。
校园建设处回复: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大中型工程建设,学校于2021年出台了《江西农业大学大中型工程管理办法》,办法中明确规定了用户单位需“提出项目使用详细功能需求,共同做好前期方案设计、控制价编制等工作”,为更加充分论证设计、做好工程建设,
校建处深入实施土建链、水电链、智能链、环卫链、绿化链“五链”融合,项目在设计、施工及验收等阶段,均邀请使用单位及水电、信息、保卫等相关单位参与,充分吸纳使用单位意见,尽全力满足用户需求。
3、学校房屋的维修需要通过专业机构验收,避免不达标反复建设,浪费财物。
校园建设处回复:校建处在房屋的一般性维修项目上实行了“五链”融合(土建链、水电链、信息链、环卫链、绿化链),由学校专业的人员全程参与到每个项目,除了“五链”人员,还包括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使用单位,一同参与直至竣工验收。对于涉及到房屋结构安全的维修,除了上述基本要求,项目开始前,校建处会聘请有专业资质的第三方鉴定单位对房屋结构安全进行鉴定,结构安全鉴定合格了再请有资质的专业设计单位进行专业设计,为房屋维修保驾护航。
4、学生心理问题较为严重,建议加强楼顶及湖区安全设施建设,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校园建设处回复:为加强校园建(构)筑物安全设施建设,校建处按照保卫部门及建(构)筑物使用管理单位的要求,充分沟通论证,做好相关工作。近期,校建处已联合学校相关部门对现有湖面邻水面均安装有栏杆扶手、配置救生设施;对学生宿舍高层外窗加装限位器等方式加强校园安全防护设施。
5、板栗园配套儿童娱乐设施,靠近商业街一侧废水臭气严重,房屋外观颜色不美观。
校园建设处回复:校建处已联系后勤集团相关人员,实地查勘商业街一侧废水臭气原因。该处废水臭气系商业街垃圾压缩站损坏,需进行大修。目前,后勤集团正在研究解决方案。在压缩站维修期间,学校加大了清运频次,及时清运商业街餐厨垃圾,保证垃圾日产日清。
为做好板栗园周边环境及生活休闲设施建设,校园建设处从2021年开始,对板栗园北侧荒地进行综合整治,新建绿地3500余平方米,种植树木70余株,并对原有硬化场地进行修缮,新建休闲篮球场、羽毛球场各一处,配套了健身器材及沙坑等儿童休闲娱乐设施。
6、翠湖区域设置遮阳挡雨棚。翠湖东面湖边围栏有安全隐患,换成竖条围栏。
校园建设处回复:校建处、保卫处已联合对翠湖湖边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增设延展安全围栏,同时设置了警示牌及救生圈。后续条件合适将酌情设置遮阳挡雨棚。
7、建议学校加强校园美化,包括树木的挂牌的正确性,不能错误,确保学校形象。
校园建设处回复:近年来,学校不断在绿化方面提质增彩,提升校园绿化养护水平。学校树木挂牌部分为学生社团或活动组织,校建处将配合学校学工、团委等部门,加强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定期安排人员查看校园内树木挂牌情况,及时将错误的挂牌进行更换。
8、有机化学实验室陈旧、通风设施通风效果不好,建议在基建改造中考虑实验室的改造。
校园建设处回复:校建处负责实验室危险废物的回收处置工作,定期组织危废回收,每年处置转移实验室废液、空瓶和废化学试剂10余吨,极大地减少实验室安全隐患;协助参与实验室安全检查,督促实验室做好危险废物回收准备及实验室环境卫生工作。实验室设备装置、通风设施维护等不属于职责范围。在基建改造中,校建处将按照使用单位及实验室管理部门提出的改造需求,做好建设改造相关工作。
9、解决对校园中蚊虫多、梅雨季节教学楼一楼潮滑等问题。
校园建设处回复:学校常态化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对校园环境进行高强度的集中整治。根据蚊虫的滋生情况,校建处每年都会定期和不定期对校园内草丛灌丛、房屋四周排水沟、低洼积水地带、公共卫生间、环卫设施等区域进行“点对点”杀灭蚊虫喷药作业。今年分别于4月、6月、9月集中开展了3次全校范围的集中喷药灭蚊工作,并按照相关部门要求,对学生宿舍、教学楼等区域进行灭蚊杀蝇专项作业。
10、现在学校老龄人员越来越多,家属区有些道路有很多级楼梯,为了老年人行路安全希望楼梯两旁加装扶手。
校园建设处回复:为帮助老年人上下楼梯,校建处已在翠柳苑11栋、15栋、23栋等临边高差较大的上下坡路面、踏步边安装不锈钢扶手7幅,排除安全隐患。后续还会加强对学校家属区道路日常巡查,必要区域适当安装扶手。
11、4号青工楼与5号青工楼之间破损的窨井盖多年未有整修。
校园建设处回复:该区域窨井盖已更换。校建处还组织专人对校园内破损窨井盖进行全面排查,于暑期进行了集中维修,其中,更换窨井盖26块。
12、五教门口、学生宿舍楼门口的垃圾站要加强管理。
校园建设处回复:校建处已协调教务处、后勤集团等部门,加强垃圾站、垃圾箱等垃圾收储设施管理,加大垃圾清运频次,做到日产日清。
13、白改黑一期很多是在原有路面铺垫,导致主路、辅路存在落差,存在很大安全隐患,建议二期工程做得更细致一点。
校园建设处回复:我校道路“白改黑”目前是按照分区域分期实施,后期我们将吸收一期工程的经验,听取师生的意见和建议,结合施工实际,通过直角变圆角、陡坡变缓坡等措施解决问题,在施工中做优细节。
14、垃圾分类有待提高,有垃圾分类箱,但回收后全部汇到一起,失去意义。
校园建设处回复:学校全面落实南昌市生活垃圾分类与减量工作,按照要求增设分类垃圾箱、培训垃圾分类督导员、加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目前,南昌市垃圾分类终端处置设施尚不完善,垃圾处理厂尚不具备分类收储条件,分类收运系统设施不健全,后期,学校将根据南昌市垃圾分类处置配套设施建设情况,严格按要求做好垃圾分类清运相关工作。
十五、综合治理意见
1、优化1号门通行线路,避免校园交通事故。
保卫处回复:一号门为新建道路,路面增加减速振动带以此来减速,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同时一号门处夜间灯光亮化也开启,减少视线不清带来伤害;建议教师错开学生高峰期通行,减速慢行,文明行车,安全第一。
2、针对教职工开学复学报备工作,建议学校可参考学工“智慧学工”小程序,将报备工作电子化,利于统计且有效防止外来人员入校。
保卫处回复:已开发“江农保卫”小程序报备系统,并于9月初开始正式使用,外来人员入校须该小程序进行报备。当前运行稳定,情况较好。
十六、后勤服务意见
1、学校接待条件需要进一步加强改善,学校内部没有一个可用于日常接待客人的合适食堂或用餐地点,建议学校设置一个合适的用餐点。
后勤服务集团回复:学校接待用餐地点已解决,美食楼于2022年7月开始营业,大厅一次性可容纳200余人,可接待团餐,共有包厢11个,并开放自助餐等。最大同时可容纳400余人用餐。
2、明确户外灯光归口管理部门。
后勤服务集团回复:水电管理中心负责学校东南北三个校区的户外所有路灯(学生公寓区的路灯除外)的管理工作。
3、学校科研用水电的定价过高,建议调整。
后勤服务集团回复:当前学校科研用电价格是1.23元/度,按照《调整部分电价抄告单》(赣农大办抄〔2012〕1号)文件执行;用水价格是5.62元/吨,按照《南昌市城市供水价格调整方案》(洪发改收费字〔2018〕7号)的要求,2019年6月1日,经学校党委会研究通过后执行。对于科研用水用电定价过高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非居民类用水用电单价中含有管理费和损耗费,由于学校供电和供水区域广、面积大,现有42台变压器、300余台配电设备、3座加压水房等水电供应配套设施,每年水电必要设备供应损耗约300万元,人工费用约120万元,如减少该2项费用,全校非居民类用水用电价格都将下调,从而影响水电回收率,增加学校不必要负担。
随着学校持续推进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用水用电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大,当前的非居民类水电价格势必会给学校发展(尤其是教学科研)带来一定负担,为此水电管理中心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书面报告,建议学校调整非居民类水电价格。
4、少数民族代表建议设立“清真餐厅”。
后勤服务集团回复:针对提案中给出的“全校只有两家兰州拉面店,影响少数民族职工和学生用餐”的意见,集团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委派集团分管餐饮的负责同志就上述建议进行可行性调研。
目前,我校学生第五食堂已开设一清真窗口(全校仅此一家,原有的类似档口均因经营不善从食堂退场),主供兰州拉面,日营业额约为1200元/天。据档口档主反映,因我校有清真伙食消费需求的回族师生人数极少。根据学校统战部(几乎没有清真饮食要求的教职工)、学工处(2019—2021级学生中回族、东乡族、柯尔克孜族、维吾尔族共18人)证实,此类情况比较真实,且真正需要回族的饮食比较少,大部分已经同化,故真实的清真窗口的营业情况不太乐观,大部分是开一家亏一家。
据悉,所谓清真食品,即符合伊斯兰Halal食品标准的食品。在国内,清真食品通常是指按照中国穆斯林饮食习惯屠宰、加工、制作的符合清真要求的饮食产品。生产、销售清真食品的运输车辆、计量器具、储藏容器和加工(储存、销售)的场地均需保证专用,且不得运送、称量、存放清真禁忌食品或者物品。不符合以上标准的,都不属于清真食品。
考虑到我省及我校的实情,结合我校食堂食品加工制作主流模式,要完全严格按照清真食品制售规范营运模式设立专窗难度也确实较大。故集团决定力争在我校各校区食堂设立一个清真食品制售档口/专窗。现在也已要求相关食堂全力做好该档口/专窗的招商工作。同时,已要求对应食堂给予引进的该类窗口/专窗一定的优惠扶持政策,以便其能更好的为有清真饮食需求的师生提供优质的清真食品供应服务。
5、建议水电支付系统升级改造,能在线上支付,推进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
后勤服务集团回复:目前,学生公寓和1-3号青工楼已实现线上电费缴纳,并初步搭建了全校水电缴费管理云平台;购水采取插卡方式,先缴费,再用水,较之以前更加方便,计量更加精准,便于水电使用监控和管理,较大程度降低水电损耗。根据工作计划,接下来水电管理中心将适时推进其他具备条件的小区楼栋进行智能化水电表的改造和网络敷设工作,进一步完善现有水电缴费管理云平台,努力实现全校教学、科研、办公、生活用水用电智能化、信息化、数据化管理。
6、校友楼年久失修,设施落后,建议维修改造。
后勤服务集团回复:校友楼维修已跟继续教育学院协商于2022年暑期投入20余万进行维修改造并已完成,后期改造也在进行协商中。
十七、产业工作意见
1、学校大港林场所在的上富镇矿藏资源丰富,已经有多家大公司进驻开采,矿藏资源利益高,听说涉及学校大港林场的80亩山地以3万/每亩进行了转让。鉴于学校校办企业困难、欠债多等实际情况,建议学校在涉及大港林场所在山地矿产开发与当地政府或公司交涉中,要尽量向当地政府、省政府等部门争取学校大港林场利益最大化。
产业处回复:大港林场属地宜春市宜丰县花桥乡,矿产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多年来,林地一直受到当地多家矿业公司不断侵占蚕食,严重影响到我校大港林场的根本利益,对生产生活,科研实训,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为了维护我校大港林场合法权益,林场职工坚持誓死保卫,与矿业公司及地方势力进行了多次斗争,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矿业公司的乱挖乱采,毁我山林的恶劣行迹。
近年来,由于宜春市打造锂电产业经济,因属地原因,我校大港林场难逃冲击,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2018年以来,我校大港林场为了保护青山绿水,维护正当权益,实现林场利益最大化,与当地矿业公司,地方政府及相关单位进行了多次磋商,都无法达成共识。因此,2021年大港林场矿产开采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的高度重视,并已在省政府办公厅进行了协调,形成了前期征用近80亩林地的矿产开采面积,以及对大港林场林地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补偿,为此,我校大港林场提出的理由和意见,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理解及认可,对于后续再次征用大港林场的林地进行矿产开采有一定的指导性。
2、学校大港林场是共大精神的发源地,对学校发展意义重大,目前大港林场在林业系统没有户口,难以争取相关的林业发展资金支持,建议学校要从长远、大格局认识、重视并考虑大港林场的建设和发展。
产业处回复:大港林场已有64年的历史,与“共大”历史,“共大”精神是不可分割的,大港林场为“共大”劳动建校,“江农”建设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大港林场的历史价值,资源环境,区位优势等方面,无论是过去,现在,将来,他的重要性是不可低估的。为此,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我校大港林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撸起袖子”加油干,想方设法为我校科学研究,学生实训提供优质的环境条件,为森林康养,社会服务打造良好的舒适场所。
面对我校大港林场的特殊身份,由于历史原因,在国家省级林业系统没有户口,也就是不属于国有林场身份,于是,在相关的林业资金的争取方面就受到限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校大港林场在有关领导、同志、部门的协调和支持下,2021年,大港林场已向省林业局申请纳入国有林场的报告,并已提交了相关要求材料,且2022年省林业局已上报国家林草局进行审批,目前在等候结果。
十八、东区管理工作意见
1、可加强东区活动场所规划,提高东区软硬件设施,让东区环境变得更精致。如翠湖、东区小山坡等地可行环境整改。
东区管理服务中心回复:校园建设处已对东区三期白改黑工程进行了规划并将组织实施,对东区翠湖旁破损的围栏进行全面维修和更换。
2、为增强东区学生作为江农学习的参与感、荣誉感和自豪感,建议学校可将部分大型活动举办地点设立在东区;相关工作也可采取一定措施方便学生。
东区管理服务中心回复:学校有关活动会放在东区,至于更大型的活动设立在东区,需要学校总体规划决定。
3、建议解决东区问题时,各部门要协同办公,每季度、每半年到东区办公一次。
东区管理服务中心回复:多年来,但凡涉及解决东区相关问题需要解决时,相关部门都会在东区管理服务中心组织下,在东区召开相关的碰头会、现场会,面对面协调、商讨、解决问题。
十九、国际交流工作意见
1、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落实好学校出台的出国访学措施文件,选派校内青年骨干教师海外访学工程。
国际交流处回复:学校建立了国家级、省级和学校学院多层次公派出国留学渠道,为我校师生提供了以国家留学基金委和学校为主的多个公派留学平台,已经有一大批青年骨干教师参加项目出国访学。现阶段,由于国外新冠肺炎未得到有效控制和国际形势复杂多变,部分教师对出国访学仍有顾虑,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留学项目申报人数较疫情前仍有差距。随着后疫情时代我国出入境人员的逐步常态化开放,国交处在积极组织师生申报国家留学基金委各类项目的基础上,鼓励支持各学院尤其是省一流学科资助青年骨干教师出国访学,并将会同人事处推进校级公派项目的落实,促进更多教师走出去。
2、后疫情时代是国际交流的机会,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加大国际化办学合作与交流力度,建议增加本科生国际交流。
国际交流处回复:面对后疫情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国交处积极保持与已建立合作关系的英国埃塞克斯大学、日本城西国际大学等海外高校的联系,推进本科生和研究生3+1合作项目及暑期实习交流项目的持续实施。今年,学校与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在会计学、环境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开展2+2联合培养本科生项目,招收50余人;与德国比勒菲尔德中等企业应用技术大学合作开展国际技术转移管理学硕士4+2项目;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合作,组织林学院学生参加林业网络夏令营项目;目前正在与泰国朱拉隆功大学沟通,拟在科研合作和师生交流等方面开展合作。同时,国交处正在积极与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等机构洽谈,拟引进更多成熟的线上国际培训课程和留学项目,进一步拓宽学生出国交流深造的渠道。
二十、校友工作意见
1、加大校友联络力度,提高校友对学校的认同感,拓宽校友向学校捐赠的渠道和金额。目前校友捐赠数量小,能否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众筹。如“水滴筹”的方法。
校友办回复:水滴筹为国内看病筹款平台,看病救助平台,这类软件校友会和基金会并不适合,同时江西农业大学教育基金会和江西农业大学校友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无公开募捐的权限,无法进行公开募捐。校友办目前使用的校友一体化信息平台中,已架构小额捐赠功能,并已协助校团委、图书馆完成“祎祎吾农,日新远弘”校庆江农专属桃酥、传承一脉书香活动捐赠;如需开展相关捐赠活动的单位及学院可与校友办联系并共同商讨。
2、校友联络方面需加强,建议协作平台建设,建议设定学院的校友分会。
校友办回复:江西农业大学校友会,目前已有76个校友分会,包含各省、地市、以及17个学院校友分会,学院校友分会已实现全覆盖。各单位及教职工,可进入江西农业大学校友会官网,在校友会——校友组织——校友分会中查询全校所有校友分会相关情况。
3、学校可统一组织筹办,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园建设等各项事业中给予支持。
校友办回复:校友办始终致力于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曾设想发起建设学校南大门的捐赠活动,但未得到学校支持;在科技大楼建当中,校友办积极联系校友,为学校建设出力,其中姜卫军校友为我校科技大楼捐赠卫生间智能感应设备318套,价值1百余万元;关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园建设等相关项目,校友办因工作职责的原因无法知晓。故建议今后如需开展项目建设捐赠活动,相关单位可主动与校友办联系并共同商讨。
二十一、图书管理工作意见
1、图书馆人文社科资源太少,建议增加更多的数据源资源。可以收藏一些农业年鉴方面的资料。
图书馆回复:图书馆现有人文社科类共88.10万册,占比图书总量60.95%,2019年-2022年,人文社科类纸质图书入藏14.95万册,占比图书总量78.24%。
在数字资源方面,图书馆订购了超星电子图书数据库、中国知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国道外文全文、EPS全球统计数据分析平台等近20个中外文数据库,每个库都含有人文社科类文献资源。
农业年鉴方面:纸本馆藏有“中国农业年鉴”、“中国品牌农业年鉴”等,2018年开始,订购了中国知网的中国年鉴网络出版总库。
2、建议图书馆设置教师专用研修室,划分专用教师区域。
图书馆回复:目前图书馆共设有21间研修室(本部16间,东区5间)。结合当前使用情况,研修室资源充足,完全能满足全校师生进行研讨的需求,因此没有必要单独设置教师研修室,教师参照图书馆主页中“空间预约”查看研修室使用说明,按流程申请即可使用。
二十二、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意见
应对人事档案管理新形势,尽早把人事代理档案工作回归学校管理。
档案馆回复:感谢建议人对档案工作的支持与关注。
我馆高度重视人事档案工作,按规定安排专人专库管理。收到建议后,我馆非常慎重,安排专人查找了相关文件,并向省内部分兄弟高校开展人事代理档案管理模式的调研工作。经调研,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南昌航空大学、东华理工大学、华东交通大学等高校人事代理档案均委托江西省人才流动中心管理。鉴于人事代理档案工作的特殊性,目前上级又没有明确规定要改变其管理模式,建议我校人事代理档案工作仍委托江西省人才流动中心管理。